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13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贫困是生命的钙质 [复制链接]

Rank: 2

UID
110809
帖子
5
主题
1
金币
26
激情
0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05-10-30
最后登录
2005-11-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13 16:46: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工的日子里,我哭过、跌倒过,却没有逃避过,学习的日子里,我彷徨过、否定过、失落过,却没有放弃过。贫困是什么?

我笑着看它,它就成了我生命的钙质。



贫困是生命的钙质







我走进了学校的大门,而母亲又一次被阻隔在医院门外



一个贫困大学生要考研究生,有多远的距离要走?有多少辛酸要体验?2002年5月,当崔晓红考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后,她写了一封信给母校,字里行间对刚刚走过去的那段岁月的描述,感动得母校很多师生落泪。

1979年2月,崔晓红出生在山东省安丘市夏坡村一个贫困家庭。母亲由于过度劳累和繁重的生活压力,在她出生前就已经得了精神病。所以,她一来到人世,就不知道母亲的乳汁是啥滋味,不知道无私博大的母爱有多么温馨。尽管父亲每月都有点儿收入,但还是入不敷出。为了六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母亲治病的事父亲总是一拖再拖。1990年,等到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有了工作,家中经济状况稍微有所好转后,父亲就迫不及待地把母亲送进了精神病院。

为了给母亲治病,全家人节衣缩食,平时很少有人添置一件新衣,餐桌上也常常见不到一道荤菜。1998年8月,从不敢奢望跨入大学门槛的崔晓红,竟然以优异成绩被烟台师范学院录取了。

作为崔家第一个大学生,她不知道该怎样面对经济拮据的家庭,怎样面对因为没有医疗费而被病魔折磨了20多年的母亲。她想放弃上学,留下钱给母亲治病,后来还是一直鼓励自己学习的父亲打消了她的一切顾虑和担心。但在她收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父亲便把母亲接回了家。

1998年9月9日,崔晓红怀揣7000元学费走进了烟台师范学院。



我要自己养活自己



入学第三天,她便开始了打工生涯。

开始,她在校内勤工俭学,除了上课,业余时间只能在学生公寓楼、课堂、餐厅见到她忙碌的身影。上学第一年,她再也没有向家中伸手要过1分钱,除去各项必要的开支,她还攒下了900多元钱。

大二一开学,她开始到校外去打工。先是一家夫妻饺子馆,每天上完课,她就急匆匆地赶到那里,不停地洗盘子、擦桌子和扫地。时间长了,她也渐渐地适应了老板的呵斥、顾客的嘲笑、行人的不解、身体的疲惫,以及老板给她吃的那些变霉的剩饭菜。

为了不让同学们深夜到饺子馆去接,她又找到了一家所谓的“家政公司”做起了家教。她用自己所攒的钱买了辆旧自行车,每周奔波于全市几个不同小区的不同家庭。尽管每次要骑车30多公里,她总是乐此不疲。然而,两个月后,当她按规定去“家政公司”领取自己的劳务报酬时,只见公司的大门上贴着“此处已搬迁”的纸条——她知道自己上当了。

打工使她吃尽了苦头,也长了不少见识。从这儿以后,她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平时在校内打工,寒暑假再去校外打工,而且把老师、同学和朋友介绍的工作作为打工的第一选择。四年打了多少工?洒了多少汗?流了多少泪?她说自己也数不清。除此之外,她还给记者透露了一个秘密:2000年暑假,她为一家公司冒名顶替去献血,一下子挣了800元。



每天2元的生活费已很奢侈



打工使崔晓红有了经济上的来源,但有了钱她在生活上依然很节俭。

学校按规定发放的60元生活补助,她精打细算安排好一个月的伙食。每天早上3毛钱的炸馒头片,中午和晚上又各是5毛钱的炸馒头片,曾是她很长一段时间的饮食模式。后来她又发现,在校外1元钱可以买到六个小馒头,这样一天便可以只花1元钱,而且有时还可以留一个馒头第二天吃。每天去课堂上课,书包里除了书和笔外,就是下顿饭要吃的馒头。就这样,啃馒头就着凉水成了她在大学期间的家常便饭。每年最奢侈的,要算是她自己过生日的那天,这一天,她们宿舍六个同学都要一块儿去吃长寿面、唱生日歌。

上学期间,她一面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同时却又尽其所能地把快乐和希望给了养育她19个春夏秋冬、贫困却充满温暖的家庭。

2000年8月底,她领到了近500元的暑期勤工助学工资。当她到邮局准备把自己攒的800元钱寄给弟弟时,却发现装有钱、书、饭卡、证件和磁带的书包,连同那辆自行车都不见了。找了半天,最后她还是神魂颠倒、跌跌撞撞地回到了宿舍。“姐,我想复读,我不是没考上,只是填错了志愿。我要交500块钱,可是家里1分钱也没有了……”就在当天晚上,高考落榜的弟弟给她打来了求助电话。那一刻,还没有擦干眼泪的她突然变得异常平静:“弟,不用担心,我明天就给你寄。”第二天,她从几个要好的朋友那里借了钱,寄给了渴望上大学的弟弟。

2001年9月,当她得知弟弟考上北京印刷学院时,又给弟弟寄了1000元的学费。



考研终于使我成为一名纯粹的学生



大学四年,崔晓红既没有过午休,没有过周末,也没有寒假与暑假的概念,她把大部分课余时间用在打工上了。然而,无论打工多么辛苦,她始终没有把学习抛在脑后。她说:打工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只有很好地学习,将来才能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

然而,无论她多么努力,她还是落下同学很多东西。所以,在毕业时她成了班里为数不多的没有通过国家英语六级和计算机国家二级考试的学生。她说,今后一定要设法弥补,否则是一辈子都不能原谅自己的。

2001年上半年,烟台师范学院学生考研持续升温,全院有三分之二的应届毕业生开始为考研而备战了。在她的原始思想里,一向负担沉重的她,永远也不会有机会跻身于考研大军之列。即便是在大三下学期的最后几天里,她还没有确定是否考研。就在这个时候,同班同学王茂琰将一本考研书塞到她的手中,当她试着做完第一道题时,她还在问自己:“我考吗?我能考吗?”虽然家中也不止一次地鼓励她要考研,虽然她在心里无数次对自己讲:“干吗不考一考试试?”而最终让她作出考研决定的还是那张汇款单。

2001年10月的假期刚过,她收到了一张寄自解放军第二炮兵学院的汇款单,汇款人是同校2001年考上研究生的姜娜同学。她在附言中只写了一句话:“别再等了,相信你能行!”虽然只是100元,但它更是信任,是理解,是支持。也就是在这一天,她开始备考了。除了星期六和星期天做家教外,其他业余时间,她拼命地学习。别的同学早晨6点钟起床,她则5点钟起床;别的同学去餐厅吃饭了,她则拿着馒头在课堂边吃边学;别的同学熄灯休息了,她就带着马扎打着手电在走廊里学。整个考研复习的一百多天中,她几乎把别人的一分钟掰成三瓣用。

“当时我很荣幸,这不是因为我马上可以成为研究生了,而是我终于成为一名纯粹的学生了!终于成为考研大军的一分子了!”这是她当时考研的真实想法。她知道,由于自己的复习资料和复习时间毕竟有所欠缺,考研的成功概率一定很小很小。因此,直到最后考完,她仍平静地安慰自己:“毕竟竭尽全力了,勇气和坚持比结果更重要。”

2002年5月,她的付出换来了幸运的降临:她被中国科学院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拿到通知书,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自己来到海边哭了整整一下午。

“打工的日子里,我哭过、跌倒过、心碎过,但却没有逃避过;学习的日子里,我彷徨过、否定过、失落过,但却没有放弃过。贫困是什么?笑着看它,就是生命的钙质。它使我的精神愈加坚硬挺拔,也足以支撑苦涩人生!”这就是崔晓红对大学四年的人生感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