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12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培育亿万富翁理财教育趁早教(转) [复制链接]

Rank: 2

UID
230238
帖子
556
主题
360
金币
22
激情
7
积分
78
注册时间
2007-4-19
最后登录
2013-10-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4 16:31: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看帖回复是美德!!!!!!!
培育亿万富翁理财教育趁早教让宝贝晋升富小孩行列
文/谢佳宇
    松软甜美、入口即化的棉花糖摆在眼前,相信每个人都会心动不已,但如果有人告诉你,只要等待15分钟,暂时忍受棉花糖的诱惑,之后就会再多给一块棉花糖做为奖励,你会如何做抉择呢?这样小游戏对于一般成年人来说,肯定轻轻松松就能拿到奖赏,但对于还没上学的幼童来说,这可能是项「煎熬」的任务。

    在史丹福大学一项颇具代表性的实验中,就是将一群年仅4岁的孩童单独留在实验室里,并照上述的游戏规则来考验孩子的耐心与抵抗诱惑的定力。在没有大人看管的空间里,没有人会告诫这群孩子「不准吃」以获得奖赏,全得靠孩子的意志来决定。后来,实验室经过多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当年克制不住、立刻吃掉棉花糖的小孩,长大后普遍表现不佳,而忍住不吃或是挣扎很久之后才动口的孩子则表现优异许多。

  这项实验所得出的「棉花糖理论」就是讲述「延迟享乐」的重要性。将这样的概念延伸至理财投资上,如果在拿到红包、领到薪水后就即刻消费,而从未考虑过投资理财、储蓄等可能性,就等于不断累积自己的负债压力。相较于那些懂得自我管理、进行财务规划的人来说,即刻享乐者似乎已预告了未来「钱途」的黯淡。

  延迟享乐的要求,对于毫无克制能力的孩子来说,或许太过强人所难,但是按部就班、及早教育孩子正确的金钱理财观与价值观,让他们了解「需要」与「想要」的差别,却是能否培养「富小孩」与未来「富爸爸」、「富妈妈」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避免孩子长大之后成为有钱就花的「月光男」、「败家女」,或是美国社会所说的「理财文盲」(financia lilliteracy),甚至是日本人口中年过30岁、经济仍旧无法独立的「嗑老族」,让理财教育「向下扎根」绝对是解决父母未来隐忧的不二法门。

  投资富小孩入门法宝

  当全天下父母亲们尽力培养孩子的智商(IQ)、情绪商数(EQ)、逆境商数(AQ)时,现在又多了所谓的「理财商数」(Finance Quotient)新名词。如何从小培养孩子高明的理财智慧,也成为当今父母最关心的话题。

  对于全球许多知名的理财专家来说,理财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专家甚至不讳言地表示,「财富管理其实是一门得终其一生不断研究的学问」,更何况是要让年轻的孩子了解理财的高深艺术。因此长久以来,如何施行合理适切的理财教育,就不断地困扰着全天下无数的父母。以下就提供几个理财教育小秘诀,让每位家长都能轻松入门:

  教导正确的价值观1块钱也能积少成多

  要如何让小孩了解储蓄的重要性?从几岁开始可以教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与价值观?要给孩子多少零用钱才不至于让他们挥霍无度?而且在孩子们了解理财与金钱观念后,却又不至于因为过于谨慎而成为别人眼中的「守财奴」,或是事事「向钱看」的势利鬼?这种种难题肯定曾让许多父母感到头痛不已,但如果能确实掌握「何时开始」与「如何开始」的关键要诀,孩子们肯定能拥有健全的价值观。

  理财专家认为目前社会中有那么多背负大笔卡债、信用破产的人,就是因为缺乏正确的理财与金钱观,有鉴于此,就得及早累积孩子的财富因子,掌握孩子吸收理财观念的黄金期。而理财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先找出孩子的「财务性格」:从孩子日常生活的习性,其实就能简单判断他们是否有「存钱」的倾向,或是喜新厌旧,看见什么新产品就要求购买的「爱花钱」倾向。在了解孩子目前的财务性格后,就应进行适时的导正。

  举例来说,童书作者李赫在「一块钱流浪记」这本书中,就藉由有趣生动的金钱童话,让孩子知道即使只有一块钱,也能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因此如果家中宝贝有爱花钱的倾向,或是对于掉在地上的一块钱「不屑一顾」,就该立刻教导他们珍惜金钱的概念。

  寓教于乐玩游戏轻松学理财

  接着,在孩子拥有零用钱后,就该让他们懂得如何管理金钱。所谓「金钱管理」,不单是要孩子「存钱」,而且还得教导他们如何明智地「花钱」;谨慎的消费、有纪律的储蓄,正是最理想的金钱管理方式。然而这样的理财教育,却容易导致父母亲误用成年人的思考方式,来教导年幼的孩童,结果造成「鸡同鸭讲」,孩子们也有听没有懂,因此运用专家推荐的亲子游戏,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也能边玩边学,寓教于乐。


现任美国儿童金融网主席的葛菲瑞,就建议父母应先让孩子认识钱币,了解钱币的价值与面额,并举办有趣的「寻宝活动」,将各式不同面额的硬币置于家中的抽屉、沙发底下、衣服口袋等各处,让孩子能够找出钱币并分门别类迭好;另外,像是购物与找零钱游戏,也能让孩子练习算术与应变能力。

  灌输「捐款」观念别让宝贝成为守财奴

  在此同时,建议父母亲可以为家中宝贝开立银行帐户,而目前台湾父母最普遍使用的是邮局存簿储金帐户;在孩子领到红包,或是将零用钱存至一定数额时,可为他们将钱存至帐户,并让孩子了解只要每存进一笔钱,存款簿上的金额就会提高。在孩子体会到存款数字不断增加的同时,父母亲也可想出一些能激励孩子持续存钱的诱因,像是存到多少钱就能购买喜爱的玩具,让储蓄与消费的观念同时深植孩子的心底。

{page}  拥有正确储蓄与理财观念是打造未来小富翁的不二法门,然而父母亲也得适时地灌输宝贝有关「捐献」的重要性,像是捐钱给慈善机构或其他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否则未来就有可能成为一毛不拔的吝啬鬼,甚至唯利是图的势利精,这就绝对不是理财专家所乐见的。

  另外,父母亲千万不可因为宠爱孩子,而事事为孩子设想打点,也得保留部分金钱供孩子自由使用,让他们能及早了解简单的「预算」与「消费」的观念。正如葛菲瑞所提出的金钱管理3原则──储蓄、捐献以及花费,对于养成孩子正确的金钱与理财观而言,绝对是缺一不可。

  别受欲望驱使「需要」与「想要」大不同

  在当今这个充满广告宣传与物质诱惑的花花世界,孩子们每天都可从电视广告与网路上接收各式各样的商品讯息。国外调查机构就曾表示,孩子们不但对于电视广告的接受度比成年人高出两倍以上,对于品牌、商品的识别度与忠诚度更是令大人们难以想象;再加上同侪团体间总是容易炫耀自己身上最新潮的行头,都让孩子年纪轻轻就有着无穷的消费欲望。

  「某人的爸妈都帮他买了这个,所以我也要有」已经成了许多孩子的口头禅,家中父母也因为禁不起孩子要求,而不断投其所好,这样的恶性循环,肯定会让孩子的金钱观愈来愈偏差。因此,帮助孩子了解「需要」与「想要」的差别,教导他们花钱的智慧,才能让他们成为聪明的消费者。

  而善用日常生活中各式情境,并适时地予以「机会教育」,绝对比不断灌输孩子理财「大道理」来得有用许多。像是在陪伴孩子看电视时,就得向孩子解释节目和广告的差别,并且让他们知道广告中所做的宣传,是为了要说服电视机前的人去购买,这才不至于让孩子过度受广告影响。另外,带领孩子前往大卖场购物前,父母亲可以先列出购物清单,而非到了卖场后才依据「欲望」随性购买,使孩子知道哪些是必需品(像是卫生纸、洗衣精),哪些是非必要品(像是糖果、零食)。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得谨言慎行

  值得一提的是,父母亲得谨记「身教重于言教」的概念,因为父母亲的一举一动都会深刻影响孩童的认知。有位父亲就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次他带着孩子上街购物时,孩子深受玩具店中价格昂贵的模型车吸引,但当他向孩子解释爸爸没办法购买那么贵的玩具时,他的孩子竟然要求他拿出「神奇的塑胶卡片」付款(信用卡或提款卡),这时他才惊觉原来孩子在耳濡目染下,认为信用卡等同于兑换券,只要拿出卡片就不必付钱。

  另外,目前不论是百货公司推出的满千送百活动,或是各大超商的满额赠送徽章、磁铁等赠品的促销,都让许多消费者为了附加赠品而疯狂购物。父母亲如果能在此时克制欲望、不冲动购物,并趁机教导孩子思考商品的价值与必要性,相信就能达到良好成效。而且父母亲在购买名牌商品做为礼物时,千万得注意别让孩子养成崇拜名牌服饰与用品的虚荣感,反而得告诉孩子名牌价格高昂的原因在于质料、设计、车工等优点,并灌输孩子不崇尚名牌、不透支消费与量入为出的正确价值观。

  父母亲可别小看自己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小动作,因为这些看待金钱的态度与付款方式,都可能让孩子产生错误的印象,甚至影响他们一辈子的金钱观。

  复利效果加乘预约未来大财富

  除了让孩子有正确的理财观外,父母也可尽早为孩子投资。有许多理财专家就表示,如果父母从小就帮孩子每月定期投资一笔资金,在「复利效果」的加乘下,多年后将可享受丰硕的成果。举例来说,在年投资报酬率为10%的情况下,再以复利试算,那么每个月定期定额投资1万元台币,投资10年将可累积206万元,而投资20年则累积将近760万的资金,假设父母亲从孩子2岁起,就进行如此的理财规划,那么当孩子22岁大学毕业时,就有一笔为数可观的创业基金可用。

  目前台湾社会平均7.4名青壮年人口要供养1位老年人,预估在2050年老年人口将激增3倍,到时候每1.5名青壮人口就要供养1位老年人,未来年轻人的负担将比现在的青壮年沉重许多;再加上近年来台湾平均薪资成长速度缓慢,都彰显了投资理财的重要性。因此及早为孩子进行理财规划,并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将可大幅保障孩子长大后的生活品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