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386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民族声乐 [复制链接]

Rank: 2

UID
54373
帖子
218
主题
24
金币
3
激情
4
积分
25
注册时间
2005-1-29
最后登录
2014-1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10 20:04: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最近的声乐界,经常看到用“假大空”来形容民族声乐。CCTV第12界青歌赛上,更是遭到评委们的一致声讨。民族声乐真的糟糕到如此地步了吗?民族声乐还有什么可以挽救的措施吗?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恐怕还要从民族声乐的源头说起。

一.             民族声乐的萌芽阶段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劳动者在进行劳动生活的同时,无意识地创造了本民族最有价值的瑰宝—民歌。民歌的应用真的是无所不及,生活的,劳动的,迎新的,丧葬的。。。。。。民歌极大地丰富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由于民族众多,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又极为匮乏,很长一段时间里,民歌只是人们劳动生活的附着品。如何才能将这些民族瑰宝传扬出去?如何才能使这些民歌繁衍下去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呢?

二.             民族声乐的形成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批批音乐人开始走进民间,挖掘真正“中国”的东西。《茉莉花》(江苏。小调)《桃花红杏花白》(山西。开花调)《绣荷包》(云南。花灯调)《拔根芦柴花》(江苏。栽秧号子)。。。。。。这些享誉国内外的民歌基本就是民间流传的版本,它们的传唱让全国人民认识了长调。木卡姆。信天游等许多演唱形式以及他们的民族。另外,以这些素材为原形的一些作品也开始在百姓间流传开了。《黄土高坡》。《新货郎》。《谁不说俺家乡好》都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的代表。继尔,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也被创作出来。《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这些歌曲和歌剧的诞生,便要求有一批新的训练有素的歌者来满足需要。于是,在民族声乐还没有形成理论体系的时候,郭兰英。才旦卓玛。郭颂。德德玛就成为第一批家喻户晓的民族声乐的歌唱家。也正是由于民族声乐的不成熟,许多技术性的东西还在探索中,便使得这些歌唱家们保留了本民族的东西更多一些。这也就是现在的评论家们所说的“有特色的声音”。在肯定他们的个性化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三.             民族声乐的发展成熟阶段

随着政府对音乐事业的重视,学历教育将音乐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速发展的阶段。“对外开放”的政策实施后。更多的优秀声乐人才走出国门,学到了训练体系相对较成熟的美声唱法,并将其理念带回国内。与之相比,中国的民族声乐就显得有点相形见绌了,音量小,音域窄。表演形式单一等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带所有民族音乐人面前。逐渐地,一代代音乐人在保留了中国民族特色的同时,吸纳了美声唱法的训练方法和观点,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切入点。以金铁霖为代表的一代民族声乐教育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将其完善并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套中国民族声乐的训练体系。而一批在这种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歌唱家(如澎丽媛。阎维文。张也。宋祖英)的成功,也证明了这套体系的科学性和民族性。这种声音塑造能力强,音色更加纯正,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老百姓喜欢并接受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四.             民族声乐的处境

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各类音乐学院。艺术学院以及大学艺术系都在不断地扩大艺术生的招生量。而各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又基本上都是“金氏”教学法的受益者或推崇者。在音乐媒体的强势打造下,我们看到了一批批小彭。小宋。小阎的出现。个性化与地域化越来越淡。“罐头歌手”“趋同”“假大空”这些类似的名词也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对民族声乐的评论中。作为“金氏”教学法的带头人金铁霖的回答是:我们培养的民族歌手不仅能演唱创作作品,还要能胜任大型歌剧的需要,更要能驾御不同风格的地方民歌。而事实是,我们的确看到了音乐学院的学生技术都很强,但个性化确实差了很多,演唱的各省民歌都是一个味。难道真的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出了问题吗?

五.             民族声乐的生存之道

我认为,民族声乐发展到今天,之所以招来一片谴责声,是几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教育方式过于单一     “因材施教”倍受教育界推崇。在民族声乐发展之初,招生量是极少的,一个老师只带一两个学生,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声音条件制定适合他的教学计划对老师来讲是有精力可以可以完成的。但现在,一个老师每天要上十多节课,有时甚至是几个学生一起上课。换位思考一下,在这种工作量下,谁还可能去对每个学生制定什么计划或者训练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恐怕是老师能减轻压力的最好办法。相同或者相似声音也是必然的结果。

(二)实践方式过于单一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也许正是这句话的作用,很多学生以不愿意再走回给予他们营养的那片土地了。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和生活环境也使他们不愿意去偏远的地方吃苦了。他们更愿意到农村。工厂。政府去演出,去接受掌声和鲜花。而他们的这些对象并不是具有很高的鉴赏能力,只要你的声音高。响。亮或者音色象某位他们所熟悉的歌唱家,他们便会毫不吝啬他们的热情。这种情况也是促使现在的歌手模仿痕迹过重的原因之一。

(三)作品风格不丰富           歌者有了惰性,而作品的制造者—作曲家也同样有惰性。徐沛东曾明确的表现,很久没有采风了。而我看到的一些所谓的作曲家集体采风,更多的是一种作秀而已。一直久居云南的作曲家万里在近几界青歌赛上的作品大家有目共睹,非常具有民族性的好作品,相对其他歌曲,每个作品都让大家耳目一新。

(四)专家评委的游戏规则不明确  

目前各种比赛充斥着媒体,而打分规则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看作品的难度。换句话说。能驾御越难的作品说明你的演唱能力越强。于是便造就了“王宏伟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只要是比赛就一定要有个HIG C    HIG D。当这种风气很重的时候,评委们又开始扼杀。于是又抛出了“假大空”的说法。但不可否认,评委看作品难度打分的行为,恐怕在现在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地方性比赛中还是要存在的。





总之,民族声乐的发展是靠所有音乐人的一起努力来完成的,靠某一个人或者归疚于某一个人更是错误的。如果我们的决策者能控制艺术生的招生量,不在让它成为很多考生上大学的捷径;如果我们的教育家能够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如果现在的歌者有种为了唱好长调可以去蒙古包住三个月的精神;如果作曲家不再用那些生硬的技巧写歌,而是走进民间,成为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如果那些音乐评论家少一些矛头观点多一些实际行动;如果更多的如果都能成立,我们的民族声乐一定能成为世界声乐花园中永远绽放的一朵奇葩!

Rank: 2

UID
49805
帖子
208
主题
4
金币
34
激情
235
积分
55
注册时间
2005-1-18
最后登录
2023-9-16
2
发表于 2006-8-15 17:01:09 |只看该作者
受益非浅,了解了很多不懂的东西!
感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UID
244579
帖子
85
主题
1
金币
58
激情
13
积分
67
注册时间
2007-8-18
最后登录
2018-3-28
3
发表于 2007-8-19 02:49:04 |只看该作者
支持~~~~~支持民族声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UID
246795
帖子
80
主题
10
金币
679
激情
70
积分
687
注册时间
2007-9-5
最后登录
2021-8-17
4
发表于 2007-9-27 12:59:11 |只看该作者
民族声乐在完善,但绝对是中国的精髓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UID
250900
帖子
118
主题
0
金币
3
激情
26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07-9-24
最后登录
2016-11-28
5
发表于 2007-9-27 18:57:36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一个正在学习民族声乐的人,看后受益非浅,也希望大家能够更多的支持民族声乐的发展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UID
414141
帖子
9115
主题
1
金币
7273
激情
9462
积分
8185
注册时间
2010-3-1
最后登录
2024-4-25
6
发表于 2019-9-20 08:56:09 |只看该作者
劳动者在进行劳动生活的同时,无意识地创造了本民族最有价值的瑰宝—民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