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148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篇] 吴承恩《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有什么文化意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3 15:18: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评者众,见解各出:谓之“三教已括于一部”(明·袁于令《西游记题词》),谓之“此其书直寓言者哉”(明·陈元之《西游记序》),谓之“传《华严》之心法也”(清·尤侗《西游真诠序》),谓之“原是证圣贤儒者之道”(清·张书绅《新说西游记总批》),谓之“毫无情理可言,而行文之乐,则纵绝古今”(民国·冥飞《古今小说评林》),谓之“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人张书绅《西游记总论》说得好,“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非一部《西游记》也。以一人读之,则是一人为一部《西游记》;以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读之,各自有一部《西游记》”[1](P223-384),此足见《西游记》“一人一悟”之特色。西方著名哲学家加达默尔曾这样阐述理解的意义,“本文的意义超越它的作者,这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的。因此,理解就不是一种复制的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 [2](P380)接受美学家们也认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意义是作品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学名著进行创造性的当代解读,在理论上也是成立的。
  本文重点是对《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的当代意义给予创造性的阐释。在当代社会意识及文化语境中,它表征着在神权和政权意识上对神圣崇高意义的消解、在人性角度上对个体自然人性的呼唤,在国民意识上对国族性格的自我观照与反思、在文化意义上对大众文化的迎合等等当代意义。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堪称一个真正能够无视神权、无视皇权,只专注于个体生存需要之满足的人物。这与当代社会之后现代思潮所宣扬的解构崇高,消解神圣的社会意识具有一定程度的契合性。如果说《西游记》中的天宫佛地代表着神权社会,人间君王世界代表着政权统治,那么,猪八戒在天宫无视天规戒律,率性而为,在人间君王面前也未曾有谦恭卑微之行径,实则意味着这个人物对神权社会与政权统治的满不在乎,意味着个体自然生命对神圣与崇高意义的漠视。猪八戒由天宫的天篷元帅贬为凡间的丑陋猪身,在取经路上常遭师父的责骂和师兄的棒打,但始终没有改掉率性由我的本性。如果说那个曾经离经叛道的孙悟空,渐渐地被驯化,最终臣伏于神权与君权,成为一个卫道者的话,那么对于猪八戒而言,所谓下凡历劫、取经受苦,就象是洗了一个囫囵的澡而已,其心性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第94回,师徒拜见天竺国国王时,唐僧唯恐徒弟丑陋惊了国王,猪八戒偏偏要掬嘴扬威,越发地弄精神。[3](P1279) 师徒三人于留春亭受用,八戒呆性发作,唐僧便骂他:“这夯货,越发村了!这是什么去处,只管大呼小叫!倘或恼着国王,却不被他伤害性命?”八戒顶了嘴,唐僧便命悟空打他,八戒终于反抗起来:“好贵人!好附马!亲还未成,就行起王法来了!”(P1285)自始至终,猪八戒心里没有神圣的天庭佛地,没有高高在上的君王威仪,神之于他,权之于他,都不过是形而上的身外之物,可以说,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按当代流行的后现代思潮来解释,可以说恰恰构成了对神圣与崇高意义的消解。当然,后现代思潮的解构意义是革命性的,而猪八戒并不是一个自觉的斗争者,他不具有主动性的颠覆性,他只是凭乎天性,自发地构成了对神圣与崇高意义的消解。
  猪八戒的自然天性根源于他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凡夫俗子。不比孙悟空是个自然灵根孕育的石胎,猪八戒飞升仙境成为天篷元帅之前是凡胎,贪食贪睡贪色贪利是其凡人本性。如果说在明代,创作者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猪八戒凡人本性的嘲讽,那么,在当代社会,诸如对个体的基本温饱的需求、正常婚恋的满足等等,都是合符人性需要的事情。经历了漫长的非人的封建时代,经历了人性被扭曲的二十年人间浩劫,在当代中国社会,人性最基本的需要才真正被关怀被重视。ZF实施“菜篮子”工程,是满足国民的“温饱”需要的;新婚姻法,以男女双方自愿结合或分离为准的,是合符人们自由婚恋的需要的。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能在当代社会呼唤人性回归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意义。猪八戒的主要性格特点是“贪”,而凡夫俗子的特点也是“贪”,贪恋现世的人生享乐,即孔子所谓的“食、色,性也”。猪八戒除了在贪“名”上远远不及唐僧和孙悟空之外,他贪吃贪睡贪色贪财,这几“贪”都是作为一个凡人的最基本的自然本性需求。猪八戒的“贪”有其个性特色。猪八戒的贪吃贪睡属于“贪”而不挑的类型。他贪吃,堪称饥不择食。第54回,在西梁女国光禄寺东阁就宴,八戒把那些五花八门的菜肴“一骨辣噇了个磬尽”(P758-759)。对八戒最有吸引力的字眼就是“斋”、“饭”这些字眼。西梁女王教取御米三斤,八戒听说个“饭”字,便接了捎在包袱之间,也不嫌沉重。(P760)他贪睡而不择地。第28回,在黑松林化斋的路上,他寻思,“我若就回去,对老和尚说没处化斋,他也不信我走了这许多路。……也罢,也罢,且往这草科里睡睡。” (P382) 猪八戒贪色,却是贪而未淫。第18回,天篷元帅因贪色而被贬到凡间,到了凡间,虽然掳了高翠兰却也没强占了她。第23回,猪八戒贪恋四圣化变的母女四人的富贵与美艳,反倒受了一场大苦。第72回,猪八戒也只是变成鲇鱼在化为美女的蜘蛛精的腿裆里乱钻了一些时候 (P999),并未与蛛蜘精们乱性,相反,在打蜘蛛精时倒比孙悟空更加毫不留情。第95回,他见了霓裳仙子仍然抱住说:“姐姐,我与你是旧相识,我和你耍子儿去也。”(P1297) 这些行径至多可说是色心不改,但都没有达到“淫”的程度,堪称“好色而不淫”。猪八戒贪财,却贪而不夺。第38回,孙悟空为了煽动八戒去井里打捞国王尸身,便骗他有宝贝,八戒果然就十分卖力地下了井龙王水晶宫。(P528)第76回,孙悟空假冒勾司人要拿猪八戒的性命,八戒终于招供在左耳朵眼和里藏着四钱六分银子的私房。(P1056)第94回,天竺国王留下唐僧做女婿,送三个徒弟黄金十锭,白金二十锭,八戒财色心重,即去接了。(P1288)猪八戒所以想得到这样一些财富,是因为他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认为劳而该获。另外,俗人的性格特点还包括本能的避害远祸。八戒的口头语言生动地表现出这种凡人本性,第20回,“哥啊,你不曾闻得‘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哩!我们躲一躲,也不亏人。”(P273) 第21回,“晓得!晓得!你只管快快前去!老猪学得个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P290] 第41回,“哥啊!你被那妖精说着了,果然不达时务。古人云:‘识得时务者,呼为俊杰。’那妖精不与你亲,你强要认亲;即与你赌斗,放出那般无情的火来,又不走,还要与他恋战哩!”([P569] 如果说作者在作品中对猪八戒这个人物的自然本性有所讽刺的话,我们现在看来, 猪八戒的这些自然本性又算什么,不过是一个平凡人最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已。小贪贪温饱,大贪贪疆国。平民百姓求的是个温饱与小康,也可能会因求温饱与小康而做出不够君子的事情,但那都是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善意地宽容过去的,毕竟,如今已经不是一个提倡“勒紧裤腰带干革命”的时代了,连我们的国家也在为百姓的温饱与小康而奋斗呢!
  凡人是有缺陷的种群,贪吃贪睡贪利贪色,性之所然,在所难免。不幸的是,正因为猪八戒有这样的自然本性,他在小说中才常常被歧视被欺负,如同我们这个社会所谓的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期凌一样。第56回,孙悟空打死了草寇,唐僧令八戒筑坑掩埋,八戒就表示了他的不满:“行者打杀人,还该教他去烧埋,怎么叫老猪做土工?”行者反过来倒骂他:“泼懒夯货!趁早儿去埋!迟了些儿,就是一棍!”(P782)第96回,猪八戒因接受员外斋僧之物,被唐僧恶毒地骂了一通:“你这夯货,只知好吃,更不管回向之因,正是那‘槽里吃食,胃里擦痒’的畜生!”行者看师父脸色办事,当即就揪住八戒着头打一顿,骂道:“呆子不知好歹,惹得师父连我们都怪了!”连沙僧也帮腔:“打得好!打得好!只这等不说话,还惹人嫌,且又插嘴!”(P1308) 猪八戒自己对这种处境也看得明白,第88回,师徒四人别了郡侯,一路谈笑,八戒对孙悟空说:“哥的恩也有,善也有,却只是外施仁义,内包祸心。但与老猪走,就要作践人。”行者道:“我在那里作践你?”八戒道:“也够了!也够了!常照顾我捆,照顾我吊,照顾我煮,照顾我蒸……”(P1204)八戒在取经路上忍饥挨饿,做尽苦活累活的辛苦,取经将成,还在受师父,师兄和师弟的欺负,真是那弱势群体的代表者,值得为之洒一把同情之泪。
  如果说《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从凡胎里带来的自然属性象征着人之自然本性的抒张,那么,他作为一个传统的国民形象所具有的社会属性,与国民意识的同构,使这个形象获得了无限解读的可能,其当代意义亦因之而产生。所谓国民意识,即一个国族的人民的思想、性格与心理。猪八戒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代表着农民阶层并具有市民特征的下层人民形象,在二十世纪初曾由鲁迅先生入木三分地以“阿Q”这个人物定型化。在猪八戒身上,国民性格中的那种自大与自卑的心理奇妙地结合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这一个”。猪八戒是自大的,比如第29回,猪八戒在宝象国玄耀法术(P398)。第67回,师徒四人过七绝山稀柿衕,猪八戒自夸有三十六般变化,拱胡衕时便特别地卖力。(P932)猪八戒又是自卑的,比如第23回,他说“哥啊,不要说打,打就是以力欺人。我晓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P307);第38回,孙悟空诳猪八戒去找宝贝,八戒要分宝贝,理由是“我不如你们乖巧能言,人面前化得出斋来;老猪身子又夯,言语又粗,不能念经,若到那无济无生处,要好换斋吃么?”(P526) 他自大,是因为他好歹有些本领,虽然这本领赶不上他大师兄,但一旦有脏活累活苦活,他大师兄生性高傲,是不肯做的,全都使唤他做,这些活,正是他施展本领的时候,所以他以此自大;他又是自卑的,因为师傅时时不忘骂他“夯货”,大师兄也讥其为“呆子”,既便那个水平不比他高的沙和尚,也没把他看在眼里。在外貌上,他与唐僧的丰姿伟仪差之千里,在法术上,他又赶不上孙悟空的高超。他也只能以其“自大”来调和“自卑”,所以在总体上他才能蒙羞忍辱且心态平和。研究者们之所以认为猪八戒就是阿Q形象的远祖,道理恐在于此。正是那种深入国民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使得猪八戒怨而不恨,哀而不伤,自得其乐,一路明哲保身,最终混了个净坛使者的职称。
  在消费社会的享乐观念之浸淫下,当今大众文化呈现出媚悦大众消费者尤其是广大市民口味的特征。由于大众文化的市场取向,大众文化具有产业化、商业化、流行化、娱乐性、广泛性等特征。正如弥尔顿所说,大众文化是“通俗的、一次性的、消费的、廉价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诙谐的、色情的、机智而有魅力的”。大众消费者需要大众文化,因为大众文化能够以轻松的方式抒泄市民们在这个竞争社会中的精神压力,在这种文化需求的背景下,猪八戒形象被反复改编、愈演愈烈的事实,说明了它予人以快乐的喜剧本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诗学》说:“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4](P16)作为一个上至公卿下至百姓都可以轻松嘲笑并调侃的对象,一个来自于人民内部的、带有芸芸众生的人性优点及弱点的形象,猪八戒无疑超脱于敌我对抗的性质之外,而以一种亲和的姿态走入大众的心中。在民间,诸如:猪八戒背媳妇——费力不讨好;猪八戒耍耙子——就会一手;猪八戒掏耳朵——里面有货;猪八戒调戏嫦娥——也不掂量掂量自己,这样一些歇后语对大众而言可谓耳熟能详。年画《猪八戒娶媳妇》,东北地方戏二人转《猪八戒拱地》等亦是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38集神话打斗剧《春光灿烂猪八戒》,影片《阳光灿烂猪八戒》,动画片《天下掉下个猪八戒》等影视产品令人大快朵颐。智力游戏《快乐猪八戒》等娱乐产品,网上不胜枚举的关于老猪的各类搞笑材料等等,都是“猪八戒”这个人物在当代大众文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产物。猪八戒在当代大众文化圈里得到这样的欢迎,既与当今人们的精神需要相关,也与这个形象的“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的喜剧本质相关。
  对猪八戒形象的当代意义的申发,其终极目的并不在于确证它究竟有哪些当代意义,而在于从方法论上尝试拓宽对经典名著的研究路径,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http://home.pomoho.com/lrx1941/zl/24731_1624018

仙来之神

者名歌手

Rank: 5Rank: 5

UID
344695
帖子
5299
主题
154
金币
6272
激情
721
积分
6812
注册时间
2009-5-23
最后登录
2023-8-17

勤奋勋章

2
发表于 2010-4-13 16:02:42 |只看该作者
說的很有意思 也很有道理。。猪八戒現在 很紧俏。。支持樓主的文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