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15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中国海底考古意义非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30 09:16: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落魄狭 于 2012-9-30 09:20 编辑

近来,中国考古界的重大成就让"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两颗明珠"重放出了绚丽的光芒。5月8日,中国西沙考古工作队结束了历时55天的西沙水下考古项目的第一阶段工作,在对"华光礁1号"等沉船遗址的发掘中出水文物近万件,这是中国第一次对远海沉船进行全方位勘验。几乎与此同时,随着耗资6亿多元的亚洲第一吊"天龙号"前往近海,交通部广州打捞局整体打捞沉睡800多年的"南海1号"的工程也进入最后阶段,这次整体打捞在世界考古界和打捞界都属首创。无论是中国考古从近海走向远海,还是令世界同行震惊的对宋代沉船的整体打捞,都牵动人心。
    水下考古意义重大
    "华光礁1号"南宋古沉船位于西沙群岛华光礁内侧,最先由中国渔民在1996年发现,是中国目前在远海发现的第一艘古代船体。这次远海发掘从3月 15日开始,水下考古人员总潜水时间约30万分钟。随着"南海1号"打捞工程的开始,这两件中国水下考古大事件的发生,被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比喻成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两颗明珠。前者在远海,后者在近海,但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考虑,它们的重要性是相同的,都见证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历史。
    考古专家认为,"南海1号"沉船本身就是一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沉船必定能再现大量真实可信的历史细节,因为出海远航的船是一个"单一性社会",人们会把那个年代最必需的生活用品带上船,这种高度浓缩过的历史标本,能提供地面上无从捕捉的考古佐证,将使现代人洞察到当时的贸易和生活方式。
    有关中国这两颗海上明珠的消息,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水下考古异军突起的实力。对"南海1号"整体打捞,英国BBC在一年多以前就有追踪报道,对中国"20年磨一剑"的古船整体打捞很期待。英国海上打捞公司"海洋资源公司"和"霍华德·史密斯公司"都对中国在水下打捞方面掌握的先进技术感到惊讶。中国打捞起来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中国会在打捞宋代沉船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收获。
    中国打捞"南海1号"的消息,也引起了韩国和日本不少媒体的注意。《东亚日报》、《中央日报》等韩国媒体强调说,发现它时,中国既无资金,技术也跟不上,所以中国ZF进行了20年的研究和等待,"现在为了打捞时不损伤船体,设计了整体打捞的方式"。《新日本造船》杂志在最新报道中说,"中国建造了亚洲最大的海洋工程船",在已打捞的文物中有"用中国材料制造的外国消费品"。从文章看,日本对中国的打捞技术颇感兴趣,觉得整体打捞的技术难度很大。日本的一些相关报道还关心"南海1号"是不是因为超载沉没、船主是谁等谜团,并说"这些谜预期在7月打捞完毕后将获得答案"。此外,就连"日本将棋"(类似于中国象棋)协会对这次打捞也很关注,原因是据说"南海1号"在前期发掘中曾经获得一个棋盘,和今天将棋的棋盘很像。日本期待从这次打捞中,能找到更多的文物来证明这一点,因为这将把日本人玩将棋的历史提前。
    除了考古和商业价值,说到打捞沉船的意义,不能不提瑞典瓦萨沉船博物馆中展出的"瓦萨"号沉船。据讲,瑞典人每次看到这艘在1628年首次试航就沉没的大船时,感情都很复杂,一方面它展现了瑞典历史上的辉煌,但另一方面,打捞后的研究证明,最终造成沉船悲剧的原因是,当时过于追求船的华丽而导致了设计上的缺陷。这使得现在的瑞典人通过这艘沉船,时刻让自己警醒,要避免华而不实的危险。
    打捞宝船成大产业
    和"南海1号"一样,由于早期沉船大都缺乏资料记载,世界上的沉船很多都是由渔民出海时偶然发现的。从西方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许多沉船的资料开始有据可考,到工业革命时代,各国ZF、保险公司或是报纸都会记录沉船信息,到20世纪海难基本都有详细资料。现在西方打捞公司正是从这些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中寻找蛛丝马迹,从而锁定有价值的打捞目标,海上打捞也经历了由意外发现到主动探测的阶段。
    海底寻宝过去是海上冒险家的营生,现在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按照国际上的一些惯例,大部分国家现在都宣称对位于自己领海内的海底宝藏拥有管辖权。迄今为止,无人知道海底究竟有多少沉船,但沉船蕴藏的巨大财富总是激起人们无限遐想,20世纪的技术飞跃终于使打捞沉船成为了可能。现在西方的海洋打捞已高度产业化,形成很成熟的企业运作模式和系统产业链,许多海洋打捞公司已成为多元化的大型跨国企业,如英国霍华德·史密斯公司的业务范围就包括了海底打捞、海上救助、港口建设、铁路建筑和重型机械等很多领域,足迹遍布全球。英国"海洋资源公司"刚上市就融资2000万英镑,投资者很看好这一高风险但有高回报的行业。该公司曾总结出海上打捞四步曲:陆上调研、海上勘测、海底打捞及拍卖套利。
    据专家介绍,英美等发达国家商业打捞的行动非常多。比如,英国海上打捞公司从2005年夏天开始,在大西洋打捞约70艘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沉没的运送战备物资的船只。今年3月,英国和
西班牙两国ZF最终达成协议,让西班牙参与打捞1694年沉没在西班牙海域的英国军舰"苏塞克斯"号。该船载有110吨金银,打捞将在美国专业打捞公司奥德赛海洋探险公司的监管下进行。
    最近几年,韩日等国寻找历史沉船、发掘宝物的活动也很活跃。2006年,韩国国立海洋遗物展示馆还专门新设了负责探测沉船的处室。去年11月,韩国第一艘水下发掘专用船下水。韩国规定,民间业主进行海底探测必须获得ZF许可,打捞上来的财物归国家所有,但会给发掘人一定的奖励。2001年夏天,韩国金船公司在朝鲜半岛西海岸,从中日甲午海战中被日舰击沉的中国军舰"高升号"上打捞上来了一批金银器物,和几具遇难清兵的遗骨与所用枪支。说到打捞沉船,日本也称得上是一个"打捞大国"。特别是二战后,许多日本退伍海军官兵把打捞二战沉船当成了职业。但有趣的是,历史上日本从事打捞的潜水员竟然多是女性。原因是日本古代长期有女性潜水打捞海珍品的现象,称为"海女"文化。日本人认为,水下温度低,男性从事潜水工作会因睾丸长期低温而失去生育能力,而女性有较厚的脂肪层,可以保护她们顺利完成工作。
    海底考古前景广阔
    中国考古界也期待着"南海1号"的谜团早日被解开。中国古代船只的记录很少,尤其是民间商业船只更是几乎没有什么记载,这跟古代的传统有关,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当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于
航海尤其是商业航海的关注不多,文献记载也非常少。一艘船沉没之后,它的名字也随之消失,海水很快会毁坏货物清单和航海日志等文件。加上中国曾经有过很长时间的海禁,从事商业活动的船只大都没有经过官方记载。这是中国海底探宝的一大难点。
    水下考古在整个考古界起步较晚。在1987年之前,我国的水下考古还是一片空白。但是现在,我国的水下考古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正在走强,在亚洲地区已是首屈一指。据悉,经正式调查过的已知的中国水下沉船遗址就有200多处,而实际的沉船数量应该远远不止这些。此外,中国有关部门还跟很多国家进行合作,共同发掘中国的海外沉船,其中包括前往肯尼亚探寻中国古代船只。
    中国的海底考古前景广阔,意义非凡。如今,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忙着打捞沉没的宝船,其中多含商业味道,而中国的这两次重大考古活动,却更像是一位颇有实力的巨人,在找寻对自己厚重历史的回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96OiXVu1iz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