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25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祝寿的来历 [复制链接]

Rank: 1

UID
130839
帖子
2
主题
1
金币
2
激情
1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05-12-25
最后登录
2007-4-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25 12:17: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古人对于祝寿和人的年龄段,都有一些专门的称呼和比喻。在现今一些祝寿匾、幛、贺词和其他书面语言中,仍不同程度地沿用着。

  首先,对于男性和女性的祝寿有不同的称呼,男性称为“椿寿”,女性称为“萱寿”。这两种称呼都是有其来源的。在《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一段话:“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这本来是指极长寿的椿树,被后人借用为长寿老人的代称。又由于在《论语·季氏》中有孔子的儿子伯鱼,“趋庭而过’,接受父亲教诲的记载,后人遂将“椿”和“庭”合起来,将父亲称为“椿庭”,于是为父亲祝寿就叫做“椿寿”。推而广之,凡是为朋友的父亲祝寿,为父辈的男性乃至一切男性的祝寿,都可以叫做“椿寿”。萱就是“萱草”,又写作“谖草”,萱草的花蕾就是金针菜,又叫黄花或黄花菜。由于在《诗经·卫风·伯兮》中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诗句,而按汉代学者对这句诗的解释:“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就是说,谖草是一种忘忧草,如果种在母亲所居住之处就可以令人忘忧。所以后人就把母亲称之为“萱堂”,或简称为“萱”。对父母则合称为“椿萱”。因此,为母亲祝寿就叫做“萱寿”。推而广之,凡为朋友的母亲祝寿,为母辈的女性乃至一切女性的祝寿,都可以叫做“萱寿”。

  其次是对于人的不同年龄段,有特定的称谓。

  总角:童年。古代,幼儿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

  垂髻:童年。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髻”指童年。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及笄:女子15岁。笄是古代妇女盘头发用的簪子。及笄,指女子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

  豆蔻:十三四岁的少女。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寇梢头二月初。”后因以“豆寇”年华喻十三四岁的少女。

  破瓜:女子16岁。古代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因称16岁的女子为“破瓜之年”。

  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礼记·曲礼上》说:“二十曰弱冠。”西晋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30岁。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言人到了40岁,社会经验增多,遇事能辨是非,不再疑惑。后称40岁为“不惑之年”。

  强仕:40岁。《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谓男子40岁,智慧、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

  天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称50岁为“天命之年”。

  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孔颖达疏:“发苍白如艾也。意谓头发苍白如艾的年龄。

  花甲:60岁。由天干、地支互相组合排列的60个名号而得名。循环一次为60岁,称作一个“花甲”。

  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故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耆:60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

  古稀:70岁。杜甫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诗经·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后因以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

  期颐: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期是期望,颐是养。就是说,人活到一百年,是期望中的高寿,所以到了这个年龄,就要很好地养起来。于是,后人把“期颐”作为百岁的代称。

Rank: 4

UID
48077
帖子
412
主题
3
金币
1463
激情
45
积分
1504
注册时间
2005-1-13
最后登录
2014-7-12
2
发表于 2006-1-5 21:47:40 |只看该作者
人生七十古来稀
都没有什么好听点的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