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来居伴奏网

标题: 如何缩混使你的音乐层次更分明 [打印本页]

作者: SHURESM58    时间: 2005-5-2 00:56:03     标题: 如何缩混使你的音乐层次更分明

如何缩混使你的音乐层次更分明
       我知道的就是调音台先把主次音量调整好,还有每一轨的音量包络要注意,要突出主题的时候就要让其他轨的音量放小一点。还有就是PAN的调节,可以更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比如两把吉他,两个声部,或者一个分解一个扫弦,就可以分开两个声部,或者左右个一个分解,远处再加个扫弦的节奏吉他,相位可以中间或者偏一点。声场的调节我还是一锅粥,就知道臭氧可以调节,但是我学校机器的屏幕是860*480的,看不成。。。还请高手指点
  制好的多轨音频缩混的层次清晰,空间明确!
  首先得有清晰的头脑,灵敏的耳朵,再加上不懈的努力。(我一首歌可是做10几个版本的哦。)
  我现在在棚里做这个苦力活,可是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工作环境,不同的人做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呀。就是我自己做的东西,时空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市场经济,谁不做过垃圾品?其实就是今天所谓的精品,也许过1星期就是昨日黄花啦。我现在可是战战兢兢做好手上每一个作品,当看到客户认可的时候,心里真的很开心。不过要想提高自己水平的话,我认为无固定模式为好。那会扼杀自己的创造力,须知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大家比较下不同年代不同的流行音乐代表作就明白啦!做好的音乐最重要的因素是人!

  我认为EQ的调节是最重要的。做一个好的EQ能辨别出每一件乐器,当然这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的。
做低音(鼓和BASS)时,可以试着加点激励(BBE)会让你的低音听上去很饱满。
  我以前也问过这个问题,大家说法不一,现在我已经得出了一个大概的结果,最重要的是均衡。我在拾音基础上看到,2k以上的声音才会使人耳区分出上下!
  所以在进行混音的时候声像上也应该注意2k和2k以上的高频信号!
  至于声像也绝对是是整体音乐清晰度提高的重点中的重点!!但是学问比较深!有的声学知识教材中可以找到一些很基本的声像学的范本!!
  还有就是激励器的谐波作用!能够让一些基因在中低频的乐器增加相对的泛音!同时使听觉系统产生对每样乐器的区分更加明显!
  我推荐几个做声场的软件吧,具体的操作就不细说了,大家可以来谈谈。
Ultrafunk的Surround环绕插件,可以做左右前后的模拟摆位,以及声相环绕,环绕速度和范围可以自己调节,非常好,无论针对单声道或者立体声文件,都可以进行操作。
Waves S1-shuffle:这个可以用来做左右和上下的位置,以及立体声扩展,同时在扩展同时可以进行低频补偿。还可以做左右声道的互换。在做混音的时候,合理使用来把各乐器分离有很好的效果。
  Tc Native混响,这个不用多说了,站上有介绍文字,著名的混响插件,可以模拟各种声场的形状,大小,回授等。通过干湿声的调整,不仅能润色你的音频,也能起到拉开整体层次的作用。
  TC 和WAVE ARTS MASTERVERB操作简单、图示直观,适合初学者使用。
  其中WAVE ARTS自带的效果就很好用,只要在干湿度方面稍加调整,就能做出不错的混响,对现在很多缩混中人声和伴奏分离的现象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我就一直在用。
  通过效果器里的混响设置,可以很好的控制人声的前后位置。首先,要调节混响设置里的时间参数基本上人声应该在1.0-1.5s之间。(视具体情况可以减小)其次,在混响设置中还有它自己的3段均衡,如果把LOW的GAIN调小会出现声音很远的感觉,如果象叫声音靠前,就要将M的G调大一些,但是要注意听音色的均衡不能太过。最后是效果发送的级别FX LEV,由它还可以控制效果参数发送的多少。总之要多实践,将一个曲子缩混出10几个甚至20个版本是验证自己的必须条件!
  在混音之前就要有个大概的音频认识,将每一个音轨的做好均衡相位,做到所有的音轨的主要频率不会有重合的现象,这样,每一种声音就有了自己在音频上的位置。 关键是记录主要提升和衰减的频段。另外,最好是能做到,总体音色中的每一个频段都有相当的声音在,这样才会显得饱满。然后,再做进一步微调。
  我个人觉得还有就是音源的选择上:大家一般都是用的软件的音源,不比在录音棚里,那么好的硬件音源~~音色都是里面的~~~所以不存在音色的融合问题。
  而我们在用软件音源时可能软件合成器,GIGA,SF配合使用,这就有一个音色融合问题了:
  一是音色的采样方式可能不一样,比如有些音色采样声场比较靠前,有些比较靠后;
二是音色可能已经清添加了一些效果,比如混响,混响方式可能不同。
  这些原因很可能导致音色的不融合,给后期混的时候带来很大的麻烦,很难调到一起。我以前做过一首曲子,就是GIGA,SF等音源配合使用的,每个音色音独听可谓是音色的精品,可最后就是不能到一起来。比如一个SF弦乐的音色,他就非常的靠前,最后用尽了办法还是很难把他调到我所想要那个靠后的位置,其实的音色也有那样的问题,结果弄得团糟。
  所以我觉得软件音源要用就用一种,尽可能少和其它音源配合,要配合也要看那个音色是不是合你的要求,一定要谨慎。比如GIGA,要用就用同一系列音色盘,一个厂家出的,SF也是一样,软件合成器用同一厂的。我现在就是用的roland的那几个软音源,HQ就非常好,再配合四重奏,等。虽然HQ有些音色不是非常好,如钢琴,由四重奏来补充,等等。而且HQ等的声场比较好。
  因些,为了融合放弃一些好的音色是必要的,会让你的后期混的音轻松一些!
  想起了一些相位的问题。
以前在录吉他的时候,采取了双麦克以实现定位的方法,在经过反复实践之后,
  发现,两麦克离音箱的距离之差必须在1.5米以上才不会有相位的加乘与抵消。
  距离差在3米以上才会有较清晰地位置感。这样做出来的双声道会使吉他在作为主奏乐器时非常有层次感。但是一定要注意,各种乐器的声场处理要相对统一,即就是要使各种乐器发声环境在同一个声场之内!

       我知道的就是调音台先把主次音量调整好,还有每一轨的音量包络要注意,要突出主题的时候就要让其他轨的音量放小一点。还有就是PAN的调节,可以更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比如两把吉他,两个声部,或者一个分解一个扫弦,就可以分开两个声部,或者左右个一个分解,远处再加个扫弦的节奏吉他,相位可以中间或者偏一点。声场的调节我还是一锅粥,就知道臭氧可以调节,但是我学校机器的屏幕是860*480的,看不成。。。还请高手指点
  制好的多轨音频缩混的层次清晰,空间明确!
  首先得有清晰的头脑,灵敏的耳朵,再加上不懈的努力。(我一首歌可是做10几个版本的哦。)
  我现在在棚里做这个苦力活,可是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工作环境,不同的人做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呀。就是我自己做的东西,时空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市场经济,谁不做过垃圾品?其实就是今天所谓的精品,也许过1星期就是昨日黄花啦。我现在可是战战兢兢做好手上每一个作品,当看到客户认可的时候,心里真的很开心。不过要想提高自己水平的话,我认为无固定模式为好。那会扼杀自己的创造力,须知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大家比较下不同年代不同的流行音乐代表作就明白啦!做好的音乐最重要的因素是人!

  我认为EQ的调节是最重要的。做一个好的EQ能辨别出每一件乐器,当然这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的。
做低音(鼓和BASS)时,可以试着加点激励(BBE)会让你的低音听上去很饱满。
  我以前也问过这个问题,大家说法不一,现在我已经得出了一个大概的结果,最重要的是均衡。我在拾音基础上看到,2k以上的声音才会使人耳区分出上下!
  所以在进行混音的时候声像上也应该注意2k和2k以上的高频信号!
  至于声像也绝对是是整体音乐清晰度提高的重点中的重点!!但是学问比较深!有的声学知识教材中可以找到一些很基本的声像学的范本!!
  还有就是激励器的谐波作用!能够让一些基因在中低频的乐器增加相对的泛音!同时使听觉系统产生对每样乐器的区分更加明显!
  我推荐几个做声场的软件吧,具体的操作就不细说了,大家可以来谈谈。
Ultrafunk的Surround环绕插件,可以做左右前后的模拟摆位,以及声相环绕,环绕速度和范围可以自己调节,非常好,无论针对单声道或者立体声文件,都可以进行操作。
Waves S1-shuffle:这个可以用来做左右和上下的位置,以及立体声扩展,同时在扩展同时可以进行低频补偿。还可以做左右声道的互换。在做混音的时候,合理使用来把各乐器分离有很好的效果。
  Tc Native混响,这个不用多说了,站上有介绍文字,著名的混响插件,可以模拟各种声场的形状,大小,回授等。通过干湿声的调整,不仅能润色你的音频,也能起到拉开整体层次的作用。
  TC 和WAVE ARTS MASTERVERB操作简单、图示直观,适合初学者使用。
  其中WAVE ARTS自带的效果就很好用,只要在干湿度方面稍加调整,就能做出不错的混响,对现在很多缩混中人声和伴奏分离的现象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我就一直在用。
  通过效果器里的混响设置,可以很好的控制人声的前后位置。首先,要调节混响设置里的时间参数基本上人声应该在1.0-1.5s之间。(视具体情况可以减小)其次,在混响设置中还有它自己的3段均衡,如果把LOW的GAIN调小会出现声音很远的感觉,如果象叫声音靠前,就要将M的G调大一些,但是要注意听音色的均衡不能太过。最后是效果发送的级别FX LEV,由它还可以控制效果参数发送的多少。总之要多实践,将一个曲子缩混出10几个甚至20个版本是验证自己的必须条件!
  在混音之前就要有个大概的音频认识,将每一个音轨的做好均衡相位,做到所有的音轨的主要频率不会有重合的现象,这样,每一种声音就有了自己在音频上的位置。 关键是记录主要提升和衰减的频段。另外,最好是能做到,总体音色中的每一个频段都有相当的声音在,这样才会显得饱满。然后,再做进一步微调。
  我个人觉得还有就是音源的选择上:大家一般都是用的软件的音源,不比在录音棚里,那么好的硬件音源~~音色都是里面的~~~所以不存在音色的融合问题。
  而我们在用软件音源时可能软件合成器,GIGA,SF配合使用,这就有一个音色融合问题了:
  一是音色的采样方式可能不一样,比如有些音色采样声场比较靠前,有些比较靠后;
二是音色可能已经清添加了一些效果,比如混响,混响方式可能不同。
  这些原因很可能导致音色的不融合,给后期混的时候带来很大的麻烦,很难调到一起。我以前做过一首曲子,就是GIGA,SF等音源配合使用的,每个音色音独听可谓是音色的精品,可最后就是不能到一起来。比如一个SF弦乐的音色,他就非常的靠前,最后用尽了办法还是很难把他调到我所想要那个靠后的位置,其实的音色也有那样的问题,结果弄得团糟。
  所以我觉得软件音源要用就用一种,尽可能少和其它音源配合,要配合也要看那个音色是不是合你的要求,一定要谨慎。比如GIGA,要用就用同一系列音色盘,一个厂家出的,SF也是一样,软件合成器用同一厂的。我现在就是用的roland的那几个软音源,HQ就非常好,再配合四重奏,等。虽然HQ有些音色不是非常好,如钢琴,由四重奏来补充,等等。而且HQ等的声场比较好。
  因些,为了融合放弃一些好的音色是必要的,会让你的后期混的音轻松一些!
  想起了一些相位的问题。
以前在录吉他的时候,采取了双麦克以实现定位的方法,在经过反复实践之后,
  发现,两麦克离音箱的距离之差必须在1.5米以上才不会有相位的加乘与抵消。
  距离差在3米以上才会有较清晰地位置感。这样做出来的双声道会使吉他在作为主奏乐器时非常有层次感。但是一定要注意,各种乐器的声场处理要相对统一,即就是要使各种乐器发声环境在同一个声场之内!

[ Last edited by -2806- on 2005-6-9 at 03:14 ]
作者: lieren113    时间: 2005-6-2 17:39:59

好多啊~~~能不能简单点啊~~~将重点就可以了~~太长了~~
作者: glavesharp    时间: 2005-6-6 15:20:11

不错,学习中.............
作者: michelletian    时间: 2005-6-10 14:11:46

楼主介绍得很细致的,我一直对这方面有点模糊。今天看了看,觉得对我很有用。。。谢谢了。。。
作者: yinyuezhisheng    时间: 2005-6-11 18:36:04

斑竹说的很专业,我很喜欢。谢谢了!




欢迎光临 仙来居伴奏网 (http://www.xianlaij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